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引导汽车“走出去” 助力自主品牌全面进军国际市场
国家引导汽车“走出去” 助力自主品牌全面进军国际市场
2013/8/28 23:24:17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强国”可以说已成为各行各业与会代表的共同话题。在汽车业,发展“汽车大国”转向发展“汽车强国”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此,代表们纷纷支招,建言政府制订政策,积极引导中国汽车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国家商务部相关人士也明确表示:加快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培育中国的汽车国际名牌,已刻不容缓。
内外失衡,中国汽车走向世界刻不容缓
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却显得内外失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总产量1826。47万辆,连续第二年蝉联全球第一,但是出口量仅有54。49万辆,占总产量的比例不足3%。同样的计量方法,产量不如中国的德国,2010年汽车的出口比例达到76。29%,日本的出口量则超过450万辆。目前,中国汽车的出口比重,不仅无法企及欧洲、日韩等汽车出口大国的水平,甚至不及印度、巴西、泰国等国家。中国汽车出口水平(质量和数量)的提高,已经是当前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追根溯源,我国乘用车的出口,还处在一个迅速成长的初级阶段,从无到有,历史很短。2001年前后,我国的出口汽车几乎全部是商用车,2005年,中国1025家整车企业中,出口量不足10辆的就占据了600多家。而如今,我国已经迅速成长起了一批具有一定出口实力的乘用车出口企业,如奇瑞、长城和吉利等,都成为了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尤其是奇瑞,累计出口已近50万辆,连续8年蝉联中国乘用车出口销量第一。仅在2010年,奇瑞汽车出口就达到9。2万辆,占据总销量的13。5%,远高于2010年全国乘用车整体出口2。04%的比重。
但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走出去”的过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所谓的“绿色经济”贸易壁垒,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外来企业的排斥抵制,都让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国际化之路显得格外艰辛。
政府出招,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汽车出口
作为发展我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汽车行业近年的迅速崛起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去年我国1。2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汽车出口的比例却依然有限。多方考量,无论是释放可能出现的过剩产能,缓解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亦或是树立品牌强国的形象,扩大汽车出口的任务,都引起了政府部门和行业专家的重视。
据悉,作为汽车出口的主管部门,商务部将联合其他五大部委,出台《促进汽车出口的指导意见》,以期协助解决我国汽车出口过程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积极推动我国汽车出口全球市场。
商务部机电与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表示,《意见》中对我国汽车产品国际化发展路径做出了三个阶段的规划:2009年-2012年,保持年均增长10%的速度;2012年-2015年,年均增速将达到15%-20%;2015年-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将达到世界汽车贸易量的10%左右。
为此,商务部将继续加快国家汽车出口基地建设,选择若干行业龙头企业,从资金上支持其在国外营销网络的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出口秩序和出口门槛,并且在汽车出口服务信息、完善国际交流平台和争取更多进口设备贴息等政策上全面支持汽车产品国际化。
战略转型,自主品牌力挑重任
目前,我国重点企业集团的主要业务和利润都来自于合资企业和外资品牌。而跨国公司多将市场定位于国内市场,甚至在合资协议中已规定产品不能出口。因此,自主品牌的出口,将成为未来十年,我国汽车产业从进口导向性向出口导向型转变升级的主要源动力,而且中国本土品牌必须走全球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打造国际名牌的战略目标。而在这方面,目前做得相对较好的乘用车企业有奇瑞,商用车出口较好的有长城、江淮等。
以奇瑞为例,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奇瑞已形成了从初期“走出去”过渡到“走进去”——建立基地、扎根发展的一套完整国际化战略思路。通过海外不同市场的摸索前行,奇瑞国际化战略的路径也逐步明晰:通过与国际企业资本与技术的合作,全面进入全球市场。
目前,奇瑞在研发与零部件领域已与奥地利AVL、美国江森集团、美国PPG集团等企业合作,整车方面和美国量子公司进行了合资与战略合作。在多年的发展中,奇瑞采用多种合作模式,不断推进海外生产基地的本土化进程,不断提高采购化、研发和人员的本土化比例。在研发上,奇瑞以国内的安徽、北京、上海的研究院为核心,以及东京、都灵、澳大利亚等海外研究分院为基地,建立起全球统一的通用研发平台,并针对全球各地市场的不同需求,推进产品的适应性开发;在采购上,依托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实现全球采购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零部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在人才上,积极招聘国外技术和管理人才,力求在技术研发和管理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据悉,奇瑞目前已在俄罗斯、埃及、乌克兰、伊朗、马来西亚、印尼、乌拉圭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12个工厂、在建4个工厂,并且在东欧、南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一千多家销售服务网点。一条日益完整的全产业链国际化体系已经建成,奇瑞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个跨国公司的雏形。
如果说之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道路还是一种企业的自发行为的话,那么随着政府政策扶持引导力度的加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将会变得更加稳健、更加快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隐私权声明 | 网址律师
Copyright © 2001 - 2025 SINOCA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诺视线传播机构  京ICP备05020129号-5 公安备案 1101150200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