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对于奇瑞捷豹路虎来说将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我们将从工厂建设阶段转入全面生产阶段。”奇瑞捷豹路虎副总裁朱国华向记者表示。
早在2月,曾有外媒透露,因生产设备未能就绪,捷豹路虎的国产项目将被迫延期。但随即被官方予以否认。时隔数周,奇瑞捷豹路虎正式对外宣称,位于常熟的整车制造基地已进入冲压和焊装的设备调试阶段,并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按计划建成投产,年规划产能为13万辆。
无论是奇瑞还是捷豹路虎,两者都希望在合作中谋求机遇,期待着1 1>2的未来。不过,先在中国市场站稳脚步应该是这个新生合资品牌眼下需要做到的第一步。
2014年第四季度投产
官方统计显示,在2014年的前两个月,捷豹路虎在华销量已达到18625台,相比去年同期的13240台,涨幅为40.7%。2月份全球销量同比 增长14%,而在华销量更是达到44%的升幅。其中,捷豹品牌和路虎品牌销量分别增长了15%和13%,而捷豹的XF和路虎揽胜极光则成为各自品牌的畅销 车型。
自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开始,捷豹路虎在华销量持续走高。直到2012年,中国已成为捷豹路虎全球销量最高的单一市场。
对于捷豹路虎来说,中国市场俨然已成为其全球化发展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即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投产的消息无疑为捷豹路虎在中国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不仅将有利于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推广品牌,甚至在实际销量上更进一步。
作为备受瞩目的首个高端汽车中英合资项目,2012年11月,奇瑞捷豹路虎生产基地在江苏省常熟市奠基。整车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220亩,总投资额高达人民币109亿元。
捷豹路虎希望凭借在华工厂跳出产能困局,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英国巨头也想利用合作的契机,巩固自身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从而加速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另一方面,作为合资另一方的奇瑞则希望能通过合资进军高端市场,也希望能在捷豹路虎身上学到高端车企的运行模式,从而解决利润率较低的自身问题。尽管目标很美好,但从同行与豪华品牌合资后的状况来看,中方自身品牌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如预想中般提高很多,地位依然尴尬。
定位与定价之挑战
今年初,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后纷扰多时的销售渠道问题有了定论。奇瑞与捷豹路虎将合资成立一个股比均为50:50的销售公司,将进口与合资的车型进行 并网销售。在初期依托原有的进口经销商网络,选用并网销售的方式既规避了重复设立4S店的投入风险,也减少了经销商培训的支出。从这点看来,作为新生合资 企业,奇瑞捷豹路虎一步一个脚印,旨在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
尽管销售渠道的争议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合资企业面对的挑战依然不少。
如何在一开始便抓住目标消费者的眼球,品牌的定位、定价显得很关键。这一点,我们从奇瑞捷豹路虎总裁百润(Chris Bryant)的口中得到答案,他曾表示:“奇瑞捷豹路虎致力于成为中国高端汽车市场卓越创领者,我们的团队创造卓越,我们将超越消费者的期待。”
不过,从奔驰、宝马等国际豪华品牌的国产化经历来看,捷豹路虎在初期或将难以避免国产产品对进口产品的销量造成影响。甚至在品牌上,会让消费者产生混淆。
从定位衍生出来的问题,还有定价。有媒体消息指出,在项目一期13万辆的产能规划中,路虎品牌神行者2代为4.3万辆、极光为3.4万辆,捷豹品牌XF为3万辆,合资自主车型为2.3万辆。而揽胜极光、神行者3代以及捷豹轿车有望成为首批下线的三款合资车型。
由于常熟整车基地工厂在今年末才投产,消费者离国产的捷豹路虎整车尚有一段距离。但作为高端定位品牌,消费者自然会关心国产后的价格问题。在汽车市 场上,奇瑞品牌汽车定价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而捷豹和路虎品牌则从五六十万起,部分车型甚至高达200万。合资双方现车型的定价可谓悬殊,以至于消费者期 待奇瑞捷豹路虎能有一个亲民的价位。
假设合资车型走高端路线,定价太高,难免会出现国产车与进口车“兄弟相煎”的情况,从而影响双方销量。但如果合资车型定价落在B级车市场,又略有自 贬身价之嫌。另外,随着其他豪车品牌的陆续在华投产,奇瑞捷豹路虎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受到前后夹攻。因此,一个与定位合适并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尤为关键。
但官方至今未透露关于定价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