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北京车展上,中国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于北京车展正式发布了“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提出要传承历史积累,实践创新驱动,扎实推进“蓝途战略”,全力打造中国一汽“安全、环保、智能”的新能源汽车卓越品牌。
同时,中国一汽首批量产的四款新能源汽车奔腾B50-PHEV、奔腾B50-EV、威志-EV和欧朗-EV也宣布上市,正式进入市场销售阶段。
“新能源战略”明确2020年发展目标
面向未来,在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指引下,中国一汽提出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即到2020年,完成关键总成资源布局,做熟插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动力平台,掌控核心总成资源;实现6个新能源整车平台、16款车型全系列产业化准备,具备批量投放市场能力;市场份额15%以上,在自主新能源汽车中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成为用户满意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者。
为实现2020年的总体目标,中国一汽分别制定了两个阶段化目标。中国一汽计划与2016年,初步形成电机、电池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完成重点车型商品化开发;于 2018年,通过新能源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支撑四阶段燃油限值目标的实现。
为实现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的目标,中国一汽已经规划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首先是搭建4个新能源乘用车整车产品平台,实现从A0级到C级新能源汽车全系列覆盖,能够满足城市、城际及运动等多种用户使用需求。完善2个新能源商用车整车产品平台,覆盖城市公交车和城市卡车。
另外,通过系统和总成模块化设计,实现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车总成资源最大化共享,全面支撑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
同时针对高功率密度的湿式离合器耦合电机设计、以铝代铜的低成本的高压电气技术、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动机等核心技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确保一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领先。
无论是产品平台的丰富与完善,还是核心技术的突破,都要依靠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专业体系,全面提升研发能力。同时,依托现有资源培育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生产能力,进而通过高效的产业联合协作,积极探索多种集成创新模式,充分利用央企电动车联盟的平台,发挥引领作用,和上下游产业一起共谋发展。
“新能源战略”首批技术成果入市
本次发布会上,中国一汽集团副总经理秦焕明还发布了中国一汽首批量产的四款新能源汽车B50-PHEV、奔腾B50-EV、威志-EV和欧朗-EV。
这四款新能源车在研发设计、核心技术、配置搭载、用户体验等综合方面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PHEV车型,节油率超60%,可以大幅降低车主的用车成本;EV车型续驶里程可达150km,等速工况可达200km以上,采用慢充6小时可充满,快充30分钟即可,满足私人用户日常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解决了一般电动轿车在北方冬季使用受限的问题。
四款新能源车价格覆盖21.98万元-25.88万元区间。同时,中国一汽还将为消费者提供整车3年6万公里,动力电池5年10万公里的售后服务保障。
“新能源战略”发布和四款新能源汽车的量产上市,不仅让人看到了中国一汽这位“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强大的研发实力、高瞻远瞩的发展思路,更让人对自主汽车工业当前及未来充满了信心。